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报告中臭气浓度是如何测量的? |
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报告中臭气浓度是如何测量(cè liáng)的? 臭气浓度,根据嗅觉器官试验法对臭气气味的大小予以数量化表示的指标,用无臭的清洁空气对臭气样品连续稀释至嗅辨员阈值(threshold)时的稀释倍数叫作臭气浓度。无锡空气检测室内空气污染会引起“致病建筑综合症”(BBS),症状包括头痛、眼、鼻和喉部不适,干咳,皮肤干燥发痒,头晕恶心注意力难于集中和对气味敏感等。建筑关联病(BRI),症状有咳嗽,胸部发紧,发烧寒颤和肌肉疼痛等,所以任何一个场所都有必要进行空气检测,给家人朋友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臭气浓度为无量纲量,单位是“1”。测定(gage)方法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进行测定(国家检测标准编号为GB/T14675-93)。例如臭气浓度500,检测方法是用三只无臭袋,其中的2只充入无臭气体,另一只按一定稀释比例充入无臭空气和检测样品供多名嗅辨员嗅辨,当嗅辨员正确识别有臭气袋后,在逐级稀释,嗅辨,直至稀释样品的臭气浓度低于嗅辨员的嗅觉阈值时停止嗅辨。最终,由多名嗅辨员嗅辨稀释样品的平均稀释倍数500,即为臭气的浓度。 臭气、恶臭、臭气浓度的区别 臭气 指难闻的气味,与“香气”相对。 指令人难以承受的气味,这个味道是依人而言的。无锡环境检测中心是利用GIS技术对环境监测网络进行设计,环境监测收集的信息又能通过GIS适时储存和显示,并对所选评价区域进行详细的场地监测和分析。 恶臭 恶臭是各种气味(异味)的总称,大气、水、废弃物中的异味通过空气介质,作用于人的嗅觉思维而被感知;表征它不仅要靠分析数据,还要通过人们的感知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根据国内外有关论述,可将恶臭定义为:凡是能损害人类生活环境、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使人产生不愉快感觉的气体通称恶臭。 臭气浓度 根据嗅觉器官试验法对臭气气味的大小予以数量化表示的指标,用无臭的清洁空气对臭气样品连续稀释至嗅辨员阈值时的稀释倍数叫作臭气浓度。 恶臭概述 恶臭是指难闻的臭味。迄今凭人的嗅觉就能感觉到的恶臭物质就有4000多种,其中对人体健康(Health)危害较大的有几十种。有的散发出腐败的臭鱼味,如胺类;有的刺鼻,如氨类和醛类;有的放出臭鸡蛋味,如硫化氢;有的类似烂洋葱或烂洋白菜味等等。恶臭物质使人呼吸不畅,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头晕脑胀,甚至把人熏倒,浓度高时,还会使人窒息而死。 发臭机制 恶臭物质发臭和它的分子结构(Structure)有关,如两个烷基同硫结合时,就会变成二甲基硫【(CH3)2S】和甲基乙基硫(CH3˙C2H5S)等带有异臭的硫醚。若再改变某些化合物分子结构中S的位置,其臭味的性质也会改变。例如,将有烂洋葱臭味的乙基硫氰化物(C2H5SCN)中的S与N的位置对调,就会变成芥末臭味的硫代异氰酸酯(C2H5NCS)。各种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硫(=S)、巯基(—SH)和硫氰基(—SCN),是形成恶臭的原子团,通称为“发臭团”。另有一些有机物如苯酚(C6H5OH)、甲醛(HCHO)、丙酮(C2H6C=O)和酪酸(C3H7-COOH)等,其分子结构虽不含硫,但含有羟基、醛基、羰基和羧基,也散发各种臭味,起“发臭团”的作用。 嗅觉机制 人的鼻腔上部有嗅上皮,它由嗅觉细胞(感觉细胞)、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形成的嗅粘膜以及嗅粘液表面所构成。在嗅觉细胞末端有嗅小胞,并伸出嗅纤毛到嗅粘液表面下的粘液中。从嗅觉细胞伸出嗅神经进入嗅球,经两条通路传入大脑的嗅觉中枢。 恶臭危害 恶臭危害主要有六个方面: ①危害呼吸系统。人们突然闻到恶臭,就会产生反射性的抑制吸气,使呼吸次数减少,深度变浅,甚至完全停止吸气,即所谓“闭气”,妨碍正常呼吸功能。 ②危害循环系统。随着呼吸的变化,会出现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如氨等刺激性臭气会使血压出现先下降后上升,脉搏先减慢后加快的现象。 ③危害消化系统。经常接触恶臭,会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进而发展为消化功能减退。 ④危害内分泌系统(system)。无锡环境检测中心环境保护日益被重视起来,随之环境监测市场不断扩大, 传统的环境监测站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环境监测需求,国家逐步开放了环境监测领域渠道,对于专业从事环境监测,具备CMA 环境检测资质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作为第三方检测的有生力量,已成为社会委托性质的环境监测的首选。经常受恶臭刺激,会使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 ⑤危害神经系统(system)。长期受到一种或几种低浓度恶臭物质的刺激,会引起嗅觉脱失、嗅觉疲劳等障碍。“久闻而不知其臭”,使嗅觉丧失了第一道防御功能,但脑神经仍不断受到刺激和损伤,最后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失调。 ⑥对精神的影响。恶臭使人精神烦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工作效率减低,判断力和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的思考活动。 恶臭处理 恶臭物质可采用高温燃烧、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清水加除臭剂进行淋洗等方法(method)加以清除(clear away)。含恶臭物质的废水,在排放前应进行除臭处理。散发恶臭严重的污染(pollute)源,应迁出居住区。 恶臭的检测 测定方法采用“三点比较式臭袋法”进行测定(国家检测标准编号为GB/T14675-93)。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定恶臭气体浓度,是先将三只无臭袋中的二只充入无臭空气、另一只则按一定稀释比例充入无臭空气和被测恶臭气体样品供嗅辨员嗅辨,当嗅辨员正确识别有臭气袋后,再逐级进行稀释、嗅辨,直至稀释样品的臭气浓度低于嗅辨员的嗅觉阈值时停止实验(experiment)。每个样品由若干名嗅辨员同时测定,最后根据嗅辨员的个人阈值和嗅辨小组成员的平均阈值,求得臭气浓度。 样品采集 分为无组织采样和有组织采样 6样品 6.1排气(Exhaust)筒内恶臭气体样品的采集 对于以排气管道(Conduit)(筒)排放的恶臭气体,按图3的采样方式采集臭气样品。排气温度较高时,应对采样导管予以水冷却(cooling)或空气冷却,使进入采样袋气体温度接近常温。采样时应根据排气状况的调查结果,确定采样的时机和充气速度,保证采集的气体样品具有代表性。正式采样前,用被测气体充洗采样袋三次。 6.2环境臭气采样 6.2.1采样瓶真空(zhēn kōng)处理(processing) 在实验室内,用真空排气处理(processing)系统将采样瓶排气至瓶内压力(pressure)接近负1.0×105pa。 6.2.2采样及样品保存 采样时打开采样瓶塞,使样品气体充入采样瓶内至常压后盖好瓶塞,避光运回实验(experiment)室,24小时内测定。 样品试验 7.1.1采集气体样品的采样瓶运回实验室后,取下瓶上的大塞并迅速从该瓶口装入带通气管瓶塞的10L聚脂衬袋。用注射器由采样瓶小塞处抽取瓶内气体配制供嗅辨的气袋,室内空气经大塞通气管进入衬袋保持瓶内压力不变。 7.1.2由六名嗅辨员组成嗅辨小组在无臭室内作好嗅辨准备,嗅辨员当天不能携带和使用有气味的香料及化妆品.不能食用有刺激气味的食物,患感冒或嗅觉器官不适的嗅辨员不能参加当天的测定。 7.1.4样品初始稀释倍数的确定 由配气员(必须是嗅觉检测合格者)首先对采集样品在3L无臭袋内按上述稀释梯度配制几个不同稀释倍数的样品,进行嗅辨尝试,从中选择一个既能明显嗅出气味又不强烈刺激的样品,以样品的稀释倍数作为配制小组嗅辨样品的初始稀释倍数。 7.1.5配气员将18只3L无臭袋分成6组,每一组中的三只袋分别标上1、2、3号,将其中一只按正确的初始稀释倍数定量注入取自采样瓶或采样袋中样品后充满清洁空气,其余两只仅充满清洁空气。然后将6组气袋分发给六名嗅辨员嗅辨。 7.1.6六名嗅辨员对于分发的三只气袋分别取下通气管上的塞子,对三只气袋中气体进行嗅辨比较,并挑出有味气袋。全员嗅辨结束后,进行下一级稀释倍数实验。若有人回答错误时,即终止该人嗅辨。当有五名嗅辨员回答错误时实验全部终止。 恶臭气体由于其成分复杂性,多变形,不可控性,目前无法采用简单的物理、化学(Chemistry)方法进行测量,国际通用的标准一直延续到今都是采用人闻的方法进行测量。而进行实验的人员必须经过嗅辨员考试,颁发嗅辨员证,这个证件国内目前由天津国家恶臭重点实验室颁发,作为判定师需要更进一步的考核。 在现场实验过程中,一个样品由于测量标准要求可能需要嗅辨员闻好多次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而为了保证嗅觉的敏锐性,一般嗅辨员闻上1个小时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遇上需要稀释次数多、样品数量大的时候,从早上开始,一般要忙到下午四五点。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干扰,嗅辨员必须遵守相关的规定。一般来说,嗅辨员都需忌烟忌酒,做实验分析时女性不能化妆、喷香水,感冒的时候绝对不能进行嗅辨析。嗅辨员其实是基层环保工作中一个平凡而又严肃的工作岗位,他们的判定结果会直接影响相关部门对违规排放单位的处理,责任重大,因此嗅辨分析的每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致敬环卫工作者!
|
|
上一条:环境监测欲引民资告别政府垄断 下一条:甲醛危害大 入住新房记得进行空气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