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
 

 我们所说的室内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或颗粒物,大概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悬浮固体污染物,包括飘尘、总悬浮颗粒物、灰土、烟雾等。第二类是气体污染物,包括氮氧(Oxygen)化物、超氧、二氧化硫、氨、甲醛(aldehyde)、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氡等。据统计现代人有80%―90%以上时间在室内度过,全世界每有280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装修污染,全球约4%的疾病与室内环境相关[1],装修污染已经被列为公众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问题之一,室内空气的质量直接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influence)
  1. 悬浮固体污染物的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可自然沉降的颗粒物成为降尘,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通称为总悬浮颗粒物,粒径小于10μm的称可吸入颗粒物PM10,它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造成呼吸道感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损害呼吸道内壁,使人体肺功能损伤。PM10主要来源于地球化学源和人类活动排放。一种是菌(fungus)类、藻类、动物毛屑、火山灰、森林大火等。第二种是机动车、建筑工地和地面的扬尘,吸烟等。
  2. 无机气体污染物的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氮氧化物
  室内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室内吸烟和烹饪以及室外的汽车尾气。无锡空气检测是指对空气的组成成分的检测。狭义的空气检测,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重点研究的是室内空气检测。它是指室内指装饰材料、家具等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释放到家居、办公环境中造成的装修污染,来检测空气质量。它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肺部有损害作用。
  2.2 臭氧
  臭氧主要来源于用臭氧消毒的自来水。臭氧是一种带有特殊腥味的无色气体,室温下可慢慢分解,具有强氧化能力,对眼睛结膜和整个呼吸道有直接刺激作用,吸入后咳嗽,长期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2.3 二氧化硫
  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是由燃煤、燃气、燃油引起的,人体长期在这个环境中可导致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2.4 氨
  氨为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挥发性的气体,比空气轻,溶解度高。主要来源于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添加剂如防冻剂、膨胀剂和早强剂;建筑装修材料中的胶黏剂、涂料添加剂和增白剂。这些含有大量氨类物质的外加剂在墙体中随着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还原成氨气从墙体中缓慢释放出来,使空气中氨的浓度不断增高,可造成眼睛、呼吸道和皮肤的刺激,伤害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长期接触严重者可以导致肺癌。国家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空气中氨的允许浓度小于0.2mg/m3。
  3. 有机气体污染物的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1 甲醛
  甲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醇(chún)、醚,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它很早作为有用的化学物质就被人们所应用,是一种有效的杀菌(fungus)和消毒物质,国家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为小于0.10mg/m3。人们如果经常接触低剂量甲醛,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智力下降(descend)等,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质。
  甲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3.1.1 室内装修的胶合板、细木工板、纤维板和人造板材等,大部分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粘剂是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参加反应的甲醛逐渐向四周释放。
  3.1.2 人造板制作的木制家具。一些无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了不合格的板材,在粘接贴面材料时使用劣质胶水。
  3.1.3 其他装饰材料,如化纤地毯、油漆、墙纸、塑料泡沫、涂料及一些有机材料也含有一定量的甲醛。
  3.2 苯
  苯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常作有机溶剂,苯系物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dimethylbenzene)等。苯存在于油漆、胶、涂料及腻子中。苯和苯系物也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高毒致癌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局部刺激作用,长期接触苯系混合物的人,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国家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空气中苯的允许浓度小于0.11mg/m3。
  3.3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是由一种或多种碳原子组成,容易在室温和正常大气压下蒸发的化合物的总称,他们是存在于室内环境中的无色气体,主要来自燃煤和天然气等的燃烧产物以及吸烟、产暖和烹饪等的烟雾,建筑和装饰材料,家具和家用电器,清洗剂和人体本身的排放,在室内装饰过程中主要来自油漆、涂料和粘胶剂等建筑材料。它能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缺乏、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等。国家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空气中TVOC的允许浓度小于0.60mg/m3。
  4. 放射性气体污染物的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氡是无色无味放射性气味,能溶于水和一些有机溶剂,是石头和土壤中的铀在衰变过程中的产物。主要来源以天然石材为主的无机材料(花岗石、大理石、石膏、水泥、砂等)和矿渣及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后的产品。氡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还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接触高浓度的氡气及其衰变产品,可以增加诱发肺癌的机会,大剂量的辐射作用下,可能引起皮肤癌(skincancer)和白血病。国家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空气中氡的允许值小于400Bq/m3。
  二、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 整个地球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使室内空气也受到污染。
  2. 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和检测手段不完善,给了生产和销售劣质有害建材者有可乘之机。无锡空气检测是指对空气的组成成分的检测。狭义的空气检测,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重点研究的是室内空气检测。它是指室内指装饰材料、家具等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释放到家居、办公环境中造成的装修污染,来检测空气质量。
  3. 厂家和商家为利益所驱动,没有严格按有关标准和规范,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建材和建筑装饰材料(Material)。   
  4. 消费者对室内环境污染的认识不足,购置了劣质建材和装修材料(Material)。
  5. 室内装修、装饰设计缺乏环保意识,施工方案不够合理,工期较短,使污染物挥发时间短。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 选择购买环保型建筑和装修饰品材料
  家庭装饰装修要做到绿色环保,选材时也要严格选用安全环保型材料,一定要注意看是否有环保产品的绿色标志,尽量选刺激性气味小的材料。施工时也要注意要尽量选用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应选择正规的装饰公司(Company)施工,确保施工过程(guò chéng)中绿色安全。
  装饰装修并不是绝对的没有污染,而是把污染降到最低。任何装修都会造成污染,但是只要污染的程度不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wēi hài)。
  2. 采用物理治理方法
  居室设计要简洁、实用,还要考虑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如果居室设计封闭,通风不畅,就不利于有害物质的排除。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证室内通风,房屋装修后,住户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windowing )户,将室内有害物质挥发出去,把对人体健康不利影响(influence)的因素降到最低。利用活性炭、多孔铝硅(silicon)酸盐、三氧化二铝等无机物的多空,微孔吸附效应,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具有一定的效果。特别是新房装修后不要急于居住,一般要在装修和所有家具和电器购置后,开窗通风并放置3―6个月再入住为好。
  3. 采用化学治理方法
  化学吸附法是采用特定的化学反应将有害气体转为其他物质。无锡甲醛检测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或仪器,对空气、水、食品、衣物等含有的甲醛做定量检测。我国市场上出售的主要有甲醛(aldehyde)捕捉剂、氨除味剂、苯消除剂等分别对甲醛、氨、苯等能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但需要注意(attention)的是这些化学物质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或出现清除不彻底,有害气体再次反弹(Rebound)的情况。以纳米级二氧(Oxygen)化钛(Ti)为中心的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污染的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良好的清除装修污染的方法,且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Emerson)。同时,光触媒还有杀菌、除臭、防霉、自洁、净化空气等功效,能够综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4. 采用植物治理方法
  在室内栽种一些花草来消除有害气体的影响。比如吸收甲醛的植物有仙人掌、吊兰、扶郎花(又名非洲菊)、金绿箩、无花观赏桦、芦荟、耳蕨、常春藤、铁树、菊花等。消除二甲苯的有耳蕨、常春藤、铁树、菊花、红鹳花等。红鹳花还可以吸收甲苯、氨。米兰、腊梅等能有效地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四、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jīng jì)迅速发展的时代,室内空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应认识到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本文通过分析室内空气中各类污染物的来源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找出了造成污染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室内空气污染,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
  总之,我们首先要从污染源头控制,在生活上掌握一定环保知识,并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达到防治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目的,使得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环保、健康和品质高的环境中。

苏ICP备18020555号 江苏环境网--无锡站点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