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可信度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公众和专家等许多 |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可信度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公众和专家等许多方面的关注。金坛环境检测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简单地说,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对这个问题作何种判断,判断的依据是否比较可靠,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influence)到环境质量预测(predict)与环境监测分析的准确性。因此需对当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可信度做出独立的分析和判断,并针对目前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1 环境监测数据(data)质量可信度现状 目前对于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数据质量可信度的问题,一方面社会、公众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不认可,持怀疑的态度,另一方面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上报的一部分监测数据认为不具代表性,部分监测部门还接到公众对发布的城市饮用水、空气环境质量状况数据质疑的电话。这就表明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公众和专家地质疑,公众希望了解真实的环境质量现状,已经成为地方环境监测部门的压力之一。监测数据质量是否可信已经是不能单一从环境监测部门技术层面能解决的问题,需从政府考核机制、监测网络、监测机构的体制、性质等方面综合考虑解决。 2 影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可信度下降的原因 2.1 GDP导向的增长方式和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任免机制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官员的奖惩措施都以经济增长水平为基本参照,这就极大地刺激了地方官员的“政绩心”。同时地方官员的晋升制度从纯政治指标转向经济指标,以GDP为中心内容的政绩成为地方官员升迁的理要依据[1],因此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成为地方官员获得晋升机会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这就导致地方官员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当地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甚至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 申报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付上级环保部门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污染减排工作完成情况考核等,经常采取检查时调清水冲洗河道、重污染企业限制生产等种种应急措施,保证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时城市水和空气环境质量指标达到标准要求。部分地区的政府官员甚至直接对监测数据进行政治干扰,要求无条件确保全部监测数据合格,这就严重地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使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可信度无从谈起。 2.2 监测网络不够完善,多部门发布监测数据 目前,国家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如主要流域的水质监测,环保、水利、渔业、交通等部门均有各自的监测站(网),形成各自监测网络、各自发布监测数据。由于环境监测现场采样受时间、空间地因素影响非常大,如监测点位的不一致、雨前和雨后采样,监测数据都可能出现较大地差别。目前环境监测网络不成体系,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这就导致不同部门发布的监测数据很难统一,社会公众从不到部门了解到的环境质量数据根本不一致,不知道那个部门的监测数据可信,影响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可信度。 2.3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guǎn lǐ)(quality management)工作水平不高 (1)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代表性不强、规范化程度不高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五性”之中,代表性、完整性突出在现场调查、优化(optimalize)布点和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等过程[2]。当样品不具备真实性和代表性时,任凭实验室分析工作再精密、准确也无法弥补和改变样品失真所致的严重偏差,所以现场采样是环境监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现场采样代表性不强主要表现为采样前调查不详细,采样方案无针对性,采样的频率偏低,操作不够标准等。 (2)监测人员的培训、业务学习不足 由于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工作量迅速增加,现场监测人员的新兵较多,而且部分监测人员专业不对口,单位(unit)组织培训(作用: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人员技术仅是短期的,或现场师傅带徒弟照葫芦画瓢式的培训,没有进行系统地、长期地的培训,这样导致现场监测人员现场监测采样不规范,导致采集的样品代表性不强,影响到监测数据的质量。金坛甲醛检测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或仪器,对空气、水、食品、衣物等含有的甲醛做定量检测。 (3)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监督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实验室在方面的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都有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做的非常好。金坛环境检测中心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手段。但在现场质量控制除了采取现场核查、现场抽测核查、同步比对等手段,但在监督管理频次、方式上受到人员、车辆的限制,现场的质量控制已成为薄弱的环节,这就导致了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不能满足监测质量管理的要求,导致了监测质量管理重实验室轻现场的局面。 (4)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平台不完善 目前,自动站数据(data)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有:如何确保数据尤其是质控数据的可信有效,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或仪器故障造成的准确度和可信度的缺失;如何通过自动监控平台远端对各自动监测仪器进行质量控制,达到质量管理的目的。 3 提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可信度的几点建议 3.1 呼吁政府尽快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 针对保护地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二难抉择,用绿色GDP核算体制系来衡量地方经济发展是有必要的,呼吁政府尽快建立绿色GDP考核体系,可从根本上扭转地方官员的政绩观,提高地方政府官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使环境保护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样环境质量状况将会产生根本的好转,地方政府对环境监测政治干扰将有所减少,促进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可信度提升。 3.2 改变“城考”、污染减排等排名考核体系 环境保护部每年对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定量考核,并公布各省“城考”考核结果排名,考核内容的第一条就是全国城市环境质量状况,牵涉到全年空气质量、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多项监测指标,这几项指标是否达标,全部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同样污染减排考核也牵涉多项监测指标,考核结果同样排名公布,并将这些考核结果作为对各市政府官员综合考核评价、官职升迁(指工作调动且职位提升)的重要依据。应改变现有的考核体制,如仅考核不排名,或改变监测站隶属和体制问题,变成参公、垂直管理,这样地方监测部门仅需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不受地方政府领导,减少受地方官员的人为干扰,而从保证监测数据质量的可信度。 3.3 加强监测网络管理,统一发布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由于环境监测网络涉及多个部门,为加强环境监测网络的管理,建议最好不同部门的环境监测(站)网络合并,形成全国性单一环境监测垂直管理网络,至少也应做到由环保部门协同有关部门组建环境监测网络协调委员会,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形成监测网络各部门之间上下支持、专业互补,增强整体监测能力,并促进监测技术规范化建设,共同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通过监测网络的整合,将多部门发布环境监测数据集中为统一发布,形成规范有效的监测数据发布体制,以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的可信度。 3.4 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及质量管理的工作水平 (1)加强现场监测规范化建设,提高监测数据代表性、完整性 针对目前开展的常规监测工作,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废水采样,环境空气、废气采样监测,噪声监测、土壤采样,应从监测人员、采样器材及现场测定仪器、样品的保存、运输等方面形成规范化的监测体系,按照现场采样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要求,尽快研究制定出适应监测要求的现场规范化操作规程,以进一步加强监测队伍规范化建设,提高现场监测技术水平,确保现场采集的样品具有较高地代表性、完整性。 (2)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监测采样质量 针对环境监测部门,特别是现场监测科室的新进人员较多现状,需在培训和考核方面狠下功夫,培训应从质量管理体系到现场监测采样、监测方法等进行系统培训,特别是采样的基础技术培训。培训方式上应以外部培训为辅,内部培训为主的指导方针。强化技术人员学习新知识,积累工作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 (3)强化监测(Food Monitor)站统一规划建设,提高监测可比性 从监测采样、分析方法,仪器设备,监测工作程序上进行统一规范要求,从而保证从采样到实验室分析、使用的监测仪器等统一要求,提高省级范围内的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从而提高监测数据可信度。 (4)进一步完善全省自动监控系统管理建设 在现有大气、水自动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大气、水自动控制大集成。大力开发其扩展功能,通过各自动在线仪器的远控功能,实现远端标准物质的测量与数据传输。并实现自动在线考核,考核结果在线公布,这将提高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的可信度,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是及时、准确的数据。
|
|